临床上体温过高,过低都有可能遇到。
体温过高(发烧)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人体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超出37.3℃就是发热,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可以区分为: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其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较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激活免疫细胞后会释放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因子一方面可以激活更多的免疫细胞到达局部对抗病原体, 另一方面会作为致热源刺激我们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是身体发热最为直接的原因。新冠病毒感染后常出现低中度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如机械性创伤、血液病、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高烧持续多半与病原体感染有关。
退热期,患者大多数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下降,这是烧退的正常表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量出汗使得人体大量体液丧失,老年体弱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症状,所以退烧期还是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
临床体温过低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会遇到。尤其是当人体过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或阴凉潮湿的环境时,有可能会引发低体温症。对体温过低程度划分(以口腔温度为例)轻度: 32~35℃、 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人体体温过低可导致病人所有生理功能的加速,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神经传导、精神的敏锐性、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代谢率。核心体温降低可导致冷漠嗜睡,手脚笨拙,精神错乱,易激动,虚幻,呼吸减慢或停止,心跳减慢,不规则,最后停止。直肠温度<34℃有助于与因心脏病,糖尿病昏迷,胰岛素过量,脑血管意外或滥用药物所致的类似症状相区别。
低体温时,尤其是在环境因素所致的低体温时, 需要注意的几个事实: 病人会出现控制不住的颤抖,如果不是体温或环境温度恢复停止颤抖,病人可能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在32℃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hibernation),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在30℃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metabolic icebox),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救护时, 首先要确保病人身体是干燥的。一定要脱掉湿的内衣。让病人位于避风处等比较温暖的环境中, 降低热散失。可安置温热水袋在伤者腋窝和腿之间。不可以直接加热,也不可以按摩或摩擦病人的身体.,可补充温热的流质食物和含糖的饮料饮料,不可以有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关于 体温过低的官方文章提示,低体温症病人在冰冷时一定还没有死,死亡时身体会变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