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水泥,有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平时盖房子用的水泥,往水泥中加入水进行搅拌后,水泥就会变成糊状,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就会变硬。而医学上,也有一种具备此种特性的产品,叫做骨水泥。它的正名是骨粘固剂。其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20世纪70年代,它就被用作关节假体固定,同时骨水泥也能作为组织填充、修复材料应用于骨科、口腔科中。
骨水泥的优势之一就是固化快,术后前期就能够下地进行康复活动。当然,它也会有一些缺点,比如说填充时偶尔可引起骨髓腔内高压,致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起栓塞。另外,它毕竟与人体骨骼不同,时间过久,人工关节仍可能发生松动。因此,骨水泥生物材料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医学生在使用它时,要降低室温,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它对于环境温度非常敏感。手术室环境温度和骨水泥环境温度对它的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影响很大。环境温度越低,骨水泥固化速度越慢;反之,温度越高,固化速度越快,室温每升高1℃,聚化的环境温度约升高2.5℃。因此在台上护士混合骨水泥液剂与粉剂后,尽量不要用手触碰水泥,以免改变水泥环境温度。
如何预防骨水泥使用产生的副作用?
手术医生应用真空搅拌、脉冲加压冲洗等方法能够减少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减轻毒性作用和降低栓塞的可能性。手术医生在充填它之前,应通知麻醉医生。麻醉医生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适当地采用升压措施。巡回护士应密切关注手术进程与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配合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目前骨水泥这门技术一直没有被大众化,原因是其与我们人体的骨骼还是有点差异的,相信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能更好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