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益心达
发布时间:
2021
-
07
-
08
点击次数:
608
经过初步诊断,比如通过ct, mri, ekg,超声等,已经明白了病变的性质, 程度, 大致部位,在进行介入医学治疗时,为了更精确的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程度, 经常需要术中先通过(不断)注射造影剂, 通过dsa显影, 进一步明确病变的部位以及治疗器械所在位置, 以引导精准的治疗。如图所示,冠脉狭窄的部位是通过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并在dsa设备下得以显示的。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诊断,也提供了病变的部位, 长短及管径大小等信息,为进一步治疗-用ptca球囊扩张狭窄病变,安放支架提供了基础。 造影导管具有适宜的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控力,导管本身具有良好的不透x线性能,显影性能高;造影导管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 外层: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质,与导管的形状、硬度及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有关;中层:钢丝编织结构,保证导管不会塌陷并抗折断;内层:尼龙ptfe涂层。起一定润滑作用, 减少造影剂通过时的摩擦力,维持流量。造影导管通常包括4段:管座、主体管、远端管和头端管。主体管要求有良好的扭控性、推送性和x射线可探测性;远端管:要求有良好的头端形状记忆力、柔韧性和x射线可探测性;头端则要求有良好的柔韧性,有效避免损伤血管。为了更好的进入血管,造影导管头端设计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用于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枝或外周动脉。医生在选择造影导管时需根据病变部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头端形状和大小。导引导管与造影导管结构类似,但导引导管在制造工艺上要求更高,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内腔要求更大,以便容纳导丝, 球囊, 支架等设备通过。在治疗完毕后, 也可以通过导引导管注入造影剂观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