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及相关附件的使用(如血压传感器),必须正确操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医疗感染控制实践咨询委员会(hicpac)为此专门发表了操作指南,现简要概述如下:
1. 对医务人员进行导管使用指征、插管和维护的正确操作规程,以及恰当的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控制措施等知识教育。只有经过培训,且证实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才能进行外周和中央导管插管和维护。
2. 在推荐的可减少感染并发症的部位放置中心静脉装置,要权衡预防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如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撕裂、锁骨下静脉狭窄、胸腔积血、血栓症、空气栓塞、以及导管异位)的利弊。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要使用超声引导(如果技术可行的话),以减少试穿次数和机械并发症,但超声引导只能由经过充分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3. 对于成年患者,插管部位选择上肢部位。血液透析和晚期肾病患者要避免选择锁骨下静脉,以避免发生锁骨下静脉狭窄。除透析导管以外,局部不要使用抗菌软膏或乳膏,因为有促进真菌感染和抗菌剂耐受性的潜在风险。尽量使用免缝合固定装置,以减少血管内导管感染的风险 。每日使用2%氯己定沐浴液清洁皮肤。
4. 每日通过敷料触诊插管部位,评估有无压痛,或者透过透明敷料查看有无红肿。及时更换插管部位已经潮湿、松动或明显污染的敷料。如果患者没有临床感染体征,不应揭开纱布和不透明敷料。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的体征(发热、压痛、红斑或痛性索状硬条)、感染,导管功能障碍时,拔除外周静脉导管。立即拔除不再需要的任何血管内导管。
5. 血管内导管置管前或置管中,不要为了预防导管细菌定殖或crbs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而常规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一般不要常规使用抗凝剂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风险。
6. 对于成年患者,外周导管不需要短于72-96小时常规更换来减少感染和静脉炎风险。不要为了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常规更换中心血管内导管、piccs、透析导管或肺动脉导管。也不要仅仅因为发热就拔除中心血管内导管或picc。要排除其他部位感染或者非感染性发热,根据拔管适应症做出临床判断。
7.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传感器,而非重复性使用的传感器。每96小时更换一次一次性或重复使用的传感器。更换传感器时,同时更换传感器系统的其他部件,包括输液管、冲洗阀、冲管液。尽量减少对压力监测系统及其端口的操作次数。使用密闭冲洗系统(即持续冲洗),而不是开放冲洗系统(即使用注射器和旋塞阀),以保持压力监测系统的通畅。不要通过压力监测系统输注含葡萄糖的溶液或肠外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