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人来说,如何控制风险,降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脏健康的危害,如何降低冠状动脉狭窄堵塞的风险,都是重要的问题。
对于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介入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在大众的认知里就是“支架置入”。事实上,除了支架置入,冠脉球囊扩张也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方法。
冠脉球囊和支架治疗都是冠心病常见的介入治疗技术,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
作用机制不同:支架治疗是将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内,通过支架的支撑,恢复血管的通畅。利用药物球囊可抑制冠状动脉内膜的增生,从而防止冠状动脉再狭窄。与支架植入相比,药物球囊在管腔内不留下任何金属结构,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不大,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也更短。
是否植入材料:支架一般是金属材料,分为药物支架和裸支架。支架治疗后,支架会在体内停留很长时间。一般药物球囊比较柔韧,在球囊表面涂一些抗内皮细胞增殖的药物。药物球囊只是利用球囊的扩张效应使狭窄的血管再通,治疗完成后球囊不会停留在血管内,从而避免再狭窄或血栓形成。
后期用药不同:如采用支架治疗,支架置入后,应先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一年左右,再选择一种药物长期用药。药物球囊治疗后也需要双抗体治疗,但用药时间相对较短,一般用药3个月后可停用其中一种。
适应症状不同:支架的适用范围更广,而药物球囊的适用范围更小,仅适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狭窄的患者,或部分出血风险高、长期双抗体风险高的患者。
目前,冠脉球囊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